目前各省市都在出台计划和措施,以保证完成高职扩招100万人的任务。与此同时,通过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扩招,业内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和设想。如:根据普通高中毕业生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录取;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的单考单招;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社会考生参加高职院校组织职业适应性测试等。
有专家提出,全面推进注册入学、免试入学等“开放入学”方式,但是,就算最终实施“开放入学”方式,又能有多少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愿意进入高职院校脱产学习三年呢?除了生活和家庭的原因以及考虑今后就业以外,很多人还会担心自己的学习基础太差,担心“宽进”后无法毕业。所以即使给予了各项优待政策,甚至是“开放入学”,也还是有相当部分符合录取条件的人,尤其是离开学校多年的社会人员有各种顾虑而不进高职院校学习。
另外,如果按照学校现在的普通大学教育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运行僵化、缺少灵活性、统一步调、缺乏弹性,按照现在的考核评价方式——以理论知识掌握为主的考试内容、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试方式,按照现在的课程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课堂学习为主,真的实现“严出”,恐怕三年后有许多学习者拿不到大专毕业文凭,甚至中途退学。最近这些年,有省份试点过“注册入学”,但是不少高职院校不愿意大力推进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等改革,也是担心推行“开放入学”后,会被公众认为招生门槛太低,办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笔者认为,“宽进严出”无疑是一条正确之路,甚至应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平民化的一条原则——既保证所有想读高职院校的人都可以进入,以提高整个劳动人口的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也需要达到标准才可以毕业,以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那么,我们的“宽进”怎样才能让有读书学习意愿的人,没有顾虑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我们的“严出”怎样能够让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出口”?要有具体的落地的方案和路径,来真正实现好“宽进严出”。
为此,高职院校需要转变理念和培养方式,采取“宽进,多形式学习,多标准途径出口,达标毕业严出”。具体的路径是:举办各种半年到一年的“课程班”,不承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者一定能够专科毕业。课程班可以分级,初学者从最低水平的课程学起。要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少一些理论讲授,采取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得基础差、能力弱的人掌握初步的职业技能,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证书和课程证书。如果他们无法继续学习,凭借掌握的职业技能和获取的职业证书,可以在社会上就业,同时把学习成果记入“学分银行”,以备今后之需。如果还想继续学习的,再继续选择学习更高层级的课程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业证书。对于有能力、想获得大专毕业文凭的学习者,再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一定学分的文化课、理论课的学习,达到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者,学校颁发大专毕业文凭。这样既实现了“宽进”,可以随时进入,也实现了各层级达标“严出”,保证了质量。
人的心理成熟、认知水平和职业成长是有阶段性的,那些没有能够大专毕业去就业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进步了、成熟了,有能力、有需求时,可以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更高层级的课程班,通过“学分银行”的成果(学分)积累,直至最后取得大专文凭,甚至今后还可以学习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和专业硕士的课程,获得更高级别的毕业文凭。
在实施这样的方案和路径中,作为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就需要采取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与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和政府的“学分银行”对接,制定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的标准与方法,实施成果认定与学分转换,促使每个学习者都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达到严出的标准与要求。
这样的理念和路径,既可以打消学习者怕完不成学业的学习顾虑,真正把学习和自身实际条件对接,真正把学习和自身就业结合;也可以消除公众对高职院校招生门槛低、办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误解,有助于扩招任务的完成。(作者:汪治,系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21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