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部分年轻人为何爱读职教-凯发k8官网

 德国大部分年轻人为何爱读职教-凯发k8官网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凯发k8官网-凯发真人版 > 教育新闻 > 正文
德国大部分年轻人为何爱读职教
 
教育新闻      2018-03-21 15:46:47             点击次
 

大部分年轻人读职业教育,免收学费就业容易

德国把科学技术视为强国之本,向来以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荣,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是保持其经济稳健增长和年轻人高就业率的有力武器。

在德国,每年大约2/3的年轻人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经过严格的学习与培训就业。这么多人不是选择读大学,而是读职业教育,这与我国年轻人的选择大不相同。崇尚技艺而不鄙薄职业教育是德国的社会风尚,在大众心目中,接受职业教育并非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是主动的追求。德国许多著名企业如西门子、奔驰、欧宝等,高层管理人士均为职业学校毕业,并以当过学徒为荣。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全民认可,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政府把职业教育看作关系民族生存、经济发展、国家振兴的根本大计,不仅建有完备的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的法律体系,而且创设弘扬工匠精神的“匠人体制”。

德国相继出台《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奠定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的法律地位,对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作了具体规定。德国人认为,技术和设备都是可以花钱买到的,发明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人的素质才最为重要。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不准工作。

职业教育学生免收学费,由企业和国家共同承担培养经费。企业与学员签订培训合同,企业不仅承担其企业的培训费用,同时还给予学员培训津贴。企业要承担学员企业培训设施与实践课教师的费用,或者委托第三方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培训并支付费用;而国家则为职业学校的正常运转包括教职工提供经费。在德国企业看来,培训费用的投入就是企业的一种投资。通过在企业的培训,可以使未来的员工提前熟悉凯发k8官网的文化,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优秀的教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前提。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基本是终身制,享受公务员待遇,工作稳定,时间灵活。但成为一名教师确属不易,如果19岁高中毕业取得毕业证书,要经过33.5年的职业培训,再经过5年大学进行未来所教专业的专业学习,取得大学文凭,再实习两年,同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在30岁时获得教师资格证,真正申请成为与州文化教育部门签约的教师一般都为3335岁。尽管时间长,但教师无论职业操守还是职业水平都较为优秀。 

蓝领技工薪水优厚,几种教育随意切换

据了解,技术工人薪水稳定优厚。一名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白领平均年薪在3.2万欧元,而德国蓝领高级技工的平均年薪是3.5万欧元,同时014级的技工分级,打开技工的职业上升通道。

德国构建完整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体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适合各种个性特长、学识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随时分流,各类教育之间相互沟通,没有死胡同,形成良性循环的人才成长链。

学生在几种教育之间随意切换。比如,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职业类博士与学术类博士并存。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操作,文凭含金量高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现代职业教育的“象征”和“符号”,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以企业培训为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以实践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行会扮演重要角色。

按照德国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加入相关行会,行会主要有工商业行会(共80家)和手工业行会(共56家)等。由行会、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开发并实施培训计划,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践操作,确保教育内容与技能培训同经济技术发展、社会实际需求同步。

行会监控成员企业的培训,如发现哪家企业不执行政府的框架计划,培训质量不高,行业协会就会收回培训权。这在德国,算是很重的处罚。

行会组织考试委员会制订考试大纲,负责对学生进行最终考核,学生必须通过行会组织的考试,方可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培训期满18个月)和结业考核(笔试6小时,实操12小时)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种上的合格技工。德国的职业教育文凭考试与工作现场密切关联,充分反映出劳动精神和技术技能应用水平,教育资格与职业获得的紧密相连。这种教考真正分离的评价办法和劳动力在取得就业资格上的高度标准化管理机制,使德国职业教育文凭有效、通用及不可缺少,成为欧美“雇主可以充分相信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在德国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独特优势。 

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企业的学徒,其次才是学校的学生。就是说,是企业将其员工派到学校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

在办学上,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都以实用为本位。

学生在职业学校主要接受理论教育和文化学习,在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实践培训。学校所教的理论知识突出其实用性,并能在实践中及时转化使用。企业的施教场所既有装备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又有代表先进的技术水平的实际生产车间。企业设备的先进性和生产过程的完整性一直处在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这是学校的实训场所和条件无法企及的。其中,普通课程大约占40%,专业课程大约占60%。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企业的培训计划紧密配合,协调发展。根据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理念,双元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双元制大学的教学内容围绕着培养学生宽而深的理论基础、广而专的实践经验、工作技能、综合技能、整体联想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的行为能力进行。特别是普通课程,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强调非专业素养的培养,包括事业心和责任感、交往合作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系统的思维能力、跨专业的理解能力等。

启示:

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考察团认为,首先要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入21世纪,重视职业教育在富民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球共识。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调整政策、制定法律,对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技能培养和提升就业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以及特殊人群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监测与评估等提出许多新的路径和举措。我国从政策和法律方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奠定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应成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考察团看到,德国职业教育从社会培训到技能型的研究生教育,从社会培训机构到双元制大学,形成了一座四通八达、选择面广的立交桥,既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接受职业教育的不同选择要求,又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努力构建并形成普职融通、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二是学习德国“双元制”,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学以致用的“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我省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职业教育有利于学生就业,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我们要努力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学校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三要主动瞄准市场,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旧专业、增设新专业。应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浙江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德国“双元制”就是典型的学校与企业办专业的例子。人才培养计划也要依据就业岗位对人才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要有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依据社会需求来办学。

摘自:中国高职高专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