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省级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2013年成立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校企社政合作发展理事会”,各理事单位认真履行《理事会章程》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与就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等方面与学院形成良好的互动,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搭建合作平台 创新合作机制
建立校企社政合作发展理事会
学院以国家、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构建与广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制定促进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打造校企联盟,把广州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和我国南方职业教育基地的龙头”。
2013年,学院联合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社区组织、院校等61个理事成员,组建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校企社政合作发展理事会”,建立起“一办四委”的组织架构,并形成了工作机制。同时建立起三级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即学院成立校企社政合作发展理事会,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群)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组,将校企合作各项工作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2017年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全体会议,理事成员达到112个。在理事会平台下有效促进了双边和多边深度合作,在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集团化办学、中高本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双主体合作共育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完善校企社政合作办学运行机制
围绕校企合作办学的要求,制定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经费管理办法》《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办法》和《基于校企社政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后勤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合作办学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资金管理、人员配置、场地和设备管理、教学运行、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学生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将校企合作办学的要求融入到学院日常管理制度中,在全院形成校企合作的工作氛围,使理事会在学校教学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推进产教融合,共同培养人才
四大机制有效运行
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建立起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专兼结合、双向流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地机制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机制。
1.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对学院现有的专业重新作出布局调整,明确主体专业、特色专业,推进重点专业和相关辅助专业建设,围绕广州市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建设龙头院校的要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服务产业发展导向;制定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办法,完善专业设置听证会制度,充分发挥合作办学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调整优化中的作用。
2.“专兼结合、双向流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完善相关双师双向交流管理制度,形成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专兼结合、双向流动”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1)建立兼职教师聘用、培养、考核、课酬支付及奖励制度,设立兼职教师专项经费,有针对地对来自行业企业人员的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职教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校内短期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2)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市场开发和科技研发,完成企业项目等,更大限度地为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促使专任教师熟悉并掌握相关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过程的经验与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
(3)制定“双师队伍”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办法。按照高职教育要求,对专业教师开展职业教育能力评价,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学能力评价。
3.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地机制
根据社会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规格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核心,出台对校企合作办学和基地建设的奖励、让利、服务、扶持等优惠政策,引进企业设备和人力资源,以“共建、共管、共享”为原则,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利益共同体。
(1)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等,共同投入资金、场地、设备和技术人员等,为学校培养学生、为企业培训员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建立集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生产、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2)完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和工作评价制度体系,按照生产流程开展教学,企业组织生产,学校管理教学,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做到“管理模式企业化,实训教学情景化”。
4.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机制
以建立校企合作研发机制为核心,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主线,发挥专业人才优势,进一步增强为企业服务、为社区服务、为政府部门服务的能力。
(1)构建基于校企社政合作的科研服务平台。促进技术转让,开展联合攻关、技术应用和咨询服务,扩大科研为社会服务的范围、规模和影响力。
(2)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创新,形成合作研发优势,促进应用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3)营造开展社会服务的良好环境,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承揽社会服务课题,争取更大的社会服务成效。
(4)社会服务与教学育人互促互进,科研平台与实训基地有机结合,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活动。
(5)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
(6)开展专任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考核,将科技研发、技术咨询、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合作办学成效显著
1.萝岗食品学院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广州开发区萝岗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益海粮油集团、旺旺集团、康师傅集团等区内食品企业联合成立政校行企合作育人平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萝岗食品学院,开启政校行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新篇章。萝岗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投入近1000万元设备,并提供学生生活设施,企业提供生产实习岗位和实践教学指导,校企双方依据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构建“中—高”“高—本”职教体系,与中职学校开展了中高职衔接的“三、二”分段教学工作,与广东省海洋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共320人;与广东省韶关学院开展了专本衔接的“2 2”联合培养工作,3届共招生284人。
经过4年建设,把萝岗食品学院建成了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广州市特色专业学院,同时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成了广东省品牌专业。
2.物联网技术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深圳远望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培养从事it运维相关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4年8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深圳远望谷集团合作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部门的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这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的重要成果,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8个专业与10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展“3 2”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会计、社区教育等多个专业与企业积极开展“学徒制”等合作育人探索,把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和资格证书一体化教学情境。
3.广州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同步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发起成立了“广州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共同申报的广州市第四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学院获批立项,成为广州城市建设特色学院,现代城市建设与服务公共实训中心获得2017年广东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立项。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成员还将就员工培训、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4.现代学徒制试点
在理事单位的支持配合下,2015年,信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广州市金禧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成立“金禧现代学徒制”班。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和管理经验,以及企业实训师资、实训条件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优势,共同就行业发展现状、企业用人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员工结构和素质等情况进行调研,并据此来制定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组建双师教学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制定课程标准,2016年6月,获得广东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资格,目前已经招收两届现代学徒制学生。
社区服务功能大幅提升
1.成立了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
学院在广州社区学院的基础上,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全市社区教育的指导、服务和评估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在广州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能,确立学院在广州市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学院推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培育鲜明的社区教育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社区教育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架构,成立学院社区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任主任,由市属相关部门、试点区等单位领导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担任委员。组建学院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任主任,各位副院长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负责人、社区教育团队成员任委员。组建了社区管理系,承担社区服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成立了社区教育研究中心,负责社区教育工作及日常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2.建立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动发展机制
学校出台了《关于将社区教育与服务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将社区教育与服务的要求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机制,与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依托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组建社区学校,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动社会组织(ngo)参与和承担社区教育,为居民提供各类社区教育服务。开展社区教育项目立项工作,将社区教育的任务进行分解,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申报和承担社区教育项目178项,对项目实行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推动了社区教育工作,形成了社区教育的项目管理和推进机制。
3.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发展
依托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面向全市开展社区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协助市教育部门职能机构推进全市社区教育,指导越秀、花都、黄埔、白云、增城,组织开发了100多门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社区教育课程,编写社区教育读本30多种,并由教师直接送教进社区。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库20多个,引进2000多门优质社区教育视频课程,建成面向全体市民的社区教育网站。与10多所学校、企业合作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试点,与区街共建社区图书室13个、国学特色幸福社区6个。依托广州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与各区县合作开展培训社区教育工作者1500多人次。组织师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万多人次。从化等区申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学院与白云区民政部门合作建设“广州社区学院白云分院”“白云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等,为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提供实践场所。基地成立以来获得广州市财政专项信息化项目立项拨款50万元,获得白云区财政专项拨款40万元,并被列入白云区民生重点工作。已入驻基地的广州市白云区城职社会工作服务社、白云区社工协会等10个社会组织,基地具有社会工作综合实训室功能,与公共管理系其他实训室结合,提供个案实训室、小组实训室、家庭治疗室、档案实训室、社区文化体验室等实训场所,同时为档案管理、应用写作、社区文化与礼仪、会议组织与策划、招聘与培训、社区危机管理、组织行为学等专业群平台和核心课程教学提供生产性实训项目,保证专业课程教学“教学做”一体化,促进了人才培养的社区性与职业性。依托孵化基地开发了社区教育课程,开展了省、市、校级教研和科研课题研究,锻炼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与学生的社区服务精神。(郭晓昭 李艳娥 吴 勇)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15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