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但是企业用工短缺和职业学校招不到学生的现状依然严峻。原因有多方面,最为根本的是,不少人的内心世界有“鄙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流毒,而且,这种错误的思想在当下似有蔓延的趋势。这对承担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职教带来最为直接、最为危险、最为有害的冲击。一是学生不愿接受职教,成为将来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二是学生不想选择就读未来工作环境艰苦和劳动强度较大的专业。三是学生不能在专业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职业技能。因此,对于职教来说,劳动教育不仅是奠定技能人才规格的基座,也是职教的应有之义。
据报道,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1985年起就让本校学生而不是雇用社会人承担校园保洁工作。此则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典型意义,就在于该校并没有将学生的所谓“学习”与“劳动”对立起来,而是推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并以此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教人才培养目标。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但是,随着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劳动虽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也使得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严重分流,且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当然,对于体力劳动的鄙视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对体力劳动的鄙视。但是,中国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尤为严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思想不仅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且对今天仍然造成深远的影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职业引导往往是“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做个农民(农村学生的家长)或者工人(城镇学生的家长)”的“恐吓式”教育。这种有违劳动本质的错误观念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而且支配着家长的错误行动。也就是说,中国孩子小时候的劳动观培养就出现了价值偏差。尤其是在初中毕业分流时,许多学生和家长不愿接受职教,而且抵触情绪较为严重。即使学生“无奈”地接受了职教,但不当的劳动观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职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目前,部分职校让学生参与校园保洁工作,就是端正学生劳动态度并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行之有效的举措。当然,除此之外,职校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坚持贴近生活、生产并有机融入,在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态度。
二是实施“工匠精神”为指向的劳动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课,但是劳动教育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一是劳技教育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任教师。二是劳技课被视作副科,课时被考试学科挤占。三是劳动实践没有相关的仪器设备和实践基地,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国职教所实施的专业教育缺少必要的劳动素养基础,也制约了职校生职业能力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形成。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尤其是职校生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指向的劳动教育。首先要夯实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态度的形成以及接受更高层次的职教做好准备。其次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职教的专业教育,着力培养职校生的“工匠精神”,锻造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进取创新的劳动品质。再其次要借助“工匠精神”的价值引导,构建全新的劳动分配制度和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使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根植在每一个劳动者心中并成为行动自觉。
三是开展更多有效的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本是人类荡除人性弱点并导向完善的必由之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并使得人与动物相分离。就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一个人从家庭到社会,其劳动的启蒙以及劳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必须让中国儿童从小就参与生活劳动。当下,由于中国家庭对子女成长的过度呵护,已经使得中国儿童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就已经被剥夺。不少家长包办子女的以自身生活为中心的生活劳作,多数孩子直到高中毕业上大学,都不会洗衣、煮饭,即使上了大学,依旧是靠学校的“洗衣房”和“叫外卖”来维持自身生存。研究表明,生活劳动是儿童形成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生活技能的最早的也是最根本的形式。因此,必须解放中国家庭因过度溺爱儿童所形成的限制儿童生活劳作的束缚。学校劳动教育尤其是劳动实践活动也要保证到位。虽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但实践表明,给中国儿童尤其是中小学学生以及高中生、大学生创造的劳动实践活动并不足。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劳动,认为“劳动”挤占了学习时间;学校碍于师资、设备以及基于所谓的安全考量,不想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对劳动实践知识等隐性知识的学习。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重视书本上的显性知识,也要通过实践获得必要的默会知识。劳动实践就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对于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诟病,必须通过提高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消除。劳动实践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中国学生的劳动需求得到释放和满足,同时也通过劳动实践来实现中国学生“学以修身”与“学以致用”的“读书”本原追求。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须大力提倡要认真“读书”也要积极“劳动”的学习追求,并为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高尚的职业追求和坚实的知识储存的各类人才提供准备。对于主要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要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重点指向具体工作岗位的劳动实践教学和具体劳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如果将学习与劳动实践对立起来,不仅让职教陷入当下中小学只重视书本知识学习不重视劳动教育的窠臼,也使得职教严重背离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并在职教普教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作者:徐健 单位:江苏省海安教育局)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28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