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标准,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首要标准,决定着教师素质的性质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应对教师进行政治素养、业务提升、管理参与“三激发”,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激发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主动性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广大教师的期望,也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责任。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标准,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首要标准,决定着教师素质的性质和方向。教师的政治态度处在关键的地位,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根本方向。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政治素养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状态,但也有一些教师自身政治素养不过硬、政治责任意识不强;一些教师只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较少关心。这些问题反映了部分教师在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的缺陷。因此,要始终确保教师队伍听党的话、跟党走,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要的是激发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主动性。
首先要激发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科学体系,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当前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理论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是提升个人政治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同时,要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高校应制定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参与到政治学习活动中,激发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自觉提升政治素养,并通过实践解决自己的思想困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用自己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担当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激发教师业务学习的能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向广大教师致信,希望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欢的高素质教师”。高校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是自觉主动的过程,而外在的激励也十分重要。
教师在业务上要注重学习,是基于教师最本质的工作。从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来看,教师要培养的是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来看,教师既要继承和传递,又要发展和创新;从教师的角色特点来看,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承担评判、推动、引导社会的职责。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高校要锻造教师的“工匠精神”,鼓励和要求教师在全球化背景下正确看待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角色,不断寻求和拓宽对于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知识。要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搭建起组织化、系统化的发展平台,真正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要增强教师社会服务的责任感,鼓励教师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业务能力,这是推动教师自觉参与社会服务并由此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前提。要使教师认识到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对自身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以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为导向,并纳入到教师的业务考核当中。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及团体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对口合作,为教师转化自身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开辟道路。
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改革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参与。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一些高校没有把教师的参与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没有发挥教师推动教育改革的主导作用。而一些教师“不愿”或者“不懂”参与,参与意识淡化,对学校发展缺乏责任感,他们更倾向于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课堂和科研上。
激发教师管理参与的责任感,需要理念先导,完善制度。高校教育改革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发扬民主,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才可以减少决策中的失误,使决策体现出学校大多数教师的要求和愿望,进而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有改革的基础,才体现出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还要完善教师参与改革的制度,优化高校层面的决策机构和民主管理机构的组织职能、岗位设置和管理,将教师参与改革的权利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或福利化。教师要自觉提高参与能力,把目光从三尺讲坛和专业研究的圈子突破出来,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深入学习和理解国家有关政策,掌握和提高参与改革和参与管理能力,争取和把握建言献策机会,积极发挥作用。 (作者:孟令君 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30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