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家源)“大飞机,是全国和世界瞩目的焦点,这里面每一步的进展,都包含着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贡献。”在12月2日举行的2017年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推进会上,中国航空工业成飞公司人力资源部校企合作办主任贾宇航说,公司现有职工1.38万余人,超过一半为产品一线生产制造的技能人员。
随着产业升级改造,企业用人需求发生变化,一些传统制造业的生产一线实现了自动化,用工需求减少,学校的人才培养如何跟上产业转型,瞄准“中国制造202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认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吕景泉介绍,天津探索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职教办学新模式,以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行业企业对院校发展的责任,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紧密结合运行机制。目前,职业院校50个优质专业对接了空客a320、“大火箭”定制班等30个优势产业群重大项目。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的方向。”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晓云说,学校每年招生专业数量在60个上下浮动,专业设置随着行业变化动态调整。近年来,针对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学校改造了机械制造等传统专业7个,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专业8个,撤销不适应产业布局的专业8个。在张晓云看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升级,不仅是技术和课程的升级,还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教育在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同时,也是实现2020年告别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就业,是脱贫致富的直通车。”贵州省教育厅副厅级督学何秀黔说。
2013年以来,贵州举全省之力实施教育“9 3”计划,各级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压缩5%以上用于教育。全省先后投入200亿元实施中职“百校大战”,投入180亿元建立清镇职教城,目前职教城汇集了省内19所优质职业院校,入驻师生10万名,已成为贵州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对外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供了契机,职业教育反过来也助推了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步伐。
在贵州,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轨道交通、学前教育联盟等合作机构建立,加快老干妈、茅台、路桥建筑等“贵州制造”走出国门。天津依托行业支持,积极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目前已在泰国、英国设立两个“鲁班工坊”,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试点班达到131个……
王继平表示,职业教育要服务“中国制造2025”,实施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人才培养跟上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行业走出去。
2017年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推进会发言摘登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形成了政府统筹、行业主办、教育管理、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高水平实施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以用立业,构建“两完善,一增长,一加强”行业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上世纪末,天津市明确提出,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管理的体制不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渠道不变,经费额度不减,由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和宏观管理,同时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机制。
为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天津市再次提出了“两完善,一增长,一加强”:一是建立完善有约束力的行业企业办学业绩政绩考核制度,强化行业企业对院校发展的责任,强化院校领导班子选聘、调整、考核与教育行政部门会商机制;二是完善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渠道,每年适度递增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三是探索加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等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制度等。
二、创新竞进,“五业联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天津市探索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发展新模式。由市教委主导,连续举办“五业联动—深度对接”高端讲堂20期,国内外行业企业专家分析国际以及天津经济发展趋势,剖析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围绕职教优势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群等。2017年,市教委会同市相关委办局成立了6个市级行业大类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现代学徒制围绕对接职业岗位的探索取得新进展。
三、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蕴育工匠精神,全面建设国家职教示范区升级版
一是以“安教乐道”构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品牌,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以行业为纽带,统筹中高职发展,探索行业内的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和衔接培养新模式;成立全国第一所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深入开展中高职5年系统化培养试验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组建22个职教集团,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三级贯通式”管理体制。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对接度达到90%。
四是拓展海外职业教育市场,依托行业支持,服务“一带一路”,在泰国、英国设立两个海外“鲁班工坊”。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试点班达到131个。坚持每年选派万余人次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引进500名企业技能高手到学校兼课任教。
加快培养食品药品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在加强校企联系,促进产教融合,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顶层设计,推动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充分发挥连接行业与职业教育的天然优势,同步开展职业(工种)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近几年,食品药品行指委完成了高职专业目录修订和“药品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制(修)订工作。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食品药品相关职业(工种)的编撰工作,完成药物制剂工等45个职业(工种)技能标准的制(修)订,在具体工作中积极促进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跟踪产业,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指导上海市医药学校与上海医药集团共同探索生物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全仿真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全对接;指导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与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上采用一年在校、两年学徒的工学交替模式,形成了校企“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机制。
三、搭建平台,服务产业发展急需
2017年,组织了“健康设备与人才发展高峰论坛”“2017年医药产业与药学教育对话论坛”及“2017年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等三场产教对话活动,就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专业发展、专业教师培养等进行深入研讨,上海医药集团、深圳华润万家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食品药品企业参加论坛,在行业和地方反响强烈。
四、强化培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内涵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食品药品职业院校主要负责人培训班,解读了国家相关政策、产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今年7月,举办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综合执教能力提升研修班、药品类专业微课和云课堂比赛等,提升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紧抓发展机遇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抓“后示范”内涵发展机遇期,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增强支撑发展能力
一是瞄准中国制造2025,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针对产业升级,优化专业结构。针对技术升级,加快实训基地建设。联合欧姆龙等国际知名企业,投入3亿元,建成机械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72个。针对需求升级,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二是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争取国际合作、加强教师培训、推进学生深层次交流。参与教育部职教走出去试点,选派教师赴赞比亚工作。立足区位优势,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教需求。三是助力脱贫攻坚战略,履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仅2017年,划拨100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贫困生帮扶,一对一帮扶1870人,捐赠教学设备,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培训5期,就业帮扶892人。
二、服务产业发展需要,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一是依托地域区位优势,抓共赢点推进产教融合。组建全国性行业职教集团和协同育人联盟。吸引大唐电信等企业、社会资金3800万元。筹建陕西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职教改革试验区。二是借力职教国家项目,抢制高点提升培养水平。以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依托,探索新时期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实现形式。主动承接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依托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加速智慧校园建设;主持和参与建设11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主动承担全国诊改试点任务。三是借助区域特色资源,打组合拳助力学生成才。依托陕西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一院一品”工程。建立“专业全覆盖、赛项全对接、比拼全实境”的大赛培育机制。四是立足办学优势,拓新功能助推继续教育上台阶。作为省职教素质提高项目办公室,统筹近2000万元培训项目,依托我院国培基地开展教师培训400人次。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职业教育实行集团化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的创新。它既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又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亮点和走向世界的名片。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大进展
一是集团数量迅速增加。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发布以来,集团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国职业教育集团有1406个,比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长34%和17%。二是行业企业参与集团的数量显著增加。在1406个集团中,共有成员单位35945个。三是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日益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有重大突破。四是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贡献
一是推进了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并举,构建了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平台和渠道。二是促进了国家战略的实施。服务《中国制造2025》,推进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实施;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了扶贫攻坚;服务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三是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的毕业生近70%在本地就业,成为地方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
三、学会推进集团化办学所作的主要工作
五年来,学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协助职成司起草有关文件;二是开发运维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做好集团化办学年度数据统计和分析;三是征集典型案例,编撰《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和《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典型案例汇编》;四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精神,开展调查研究并举办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五是成立集团化办学工作专家组,研究起草了《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遴选办法(草案)》,开展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工作。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国家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五年来,不忘初心,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引领和推动整个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为五个初步:初步形成了“国开共同体”;初步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初步形成了“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学分银行”模式;初步形成了非学历教育模式。
国家开放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设立重点支持项目,通过视频、音频、文字组合的微课程方式,建设四门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程,以及校本特色的“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中国文化引论”课程。
第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要全面完善、升级现有教育教学平台。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再布置建设300间云教室。探索建立大数据研究中心、技术应用创新中心等。全面推进基于网络的各种类课程及其资源建设工作。
第三,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要完善学习成果制度框架,研发学分银行管理信息平台,为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账户。大力推进继续教育领域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稳步推进普通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学分互认。全面推进“学银在线”建设、运行和叠加发展工作。
第四,进一步推进“国开共同体”建设,努力实现集约集团办学,总部分部两级统筹,专业错位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的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实施产业工人培训培养计划。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海外学习中心,推广中国文化。配合中央军委做好士官远程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各种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落小、落细。
打赢脱贫攻坚 职教奋勇当先
贵州省教育厅
近年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始终把教育摆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把职业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柱石、教育脱贫的直通车,走出了一条穷省办大教育、大职教的图强之路。
一、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冲刺
坚持规划优先、投入优先、保障优先的原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冲刺。2013年以来,举全省之力实施教育“9 3”计划,各级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压缩5%以上并全部用来办教育。省政府出台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和意见,落实中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全省投入200余亿元实施中职“百校大战”,投入180余亿元初步建成清镇职教城,聚集了省内19所优质职业院校,入驻师生10万余人,已经成为贵州招商引资的名片、产教融合的窗口。
通过集中攻坚,贵州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全国最低的62%提升到87%,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产教融合,服务贵州跨越发展
按照贵州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等三块长板和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等三块短板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构建“一体两翼多节点”院校空间布局和紧扣产业、错位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体系。二是探索出“产业园区 标准厂房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54所职业院校入驻工业园区办学,服务贵州产业布局。投入8.5亿元资金,启动职业院校内涵发展行动和质量提升工程。三是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着力扩大开放,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平台,建立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等合作机构。此外,还举办多届职业教育博览会,配合茅台、老干妈、路桥建筑等“贵州制造”走出国门,为服务“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
三、实施三项行动计划,推动职教一人、脱贫一家
贵州部署实施职教脱贫三项行动计划:
一是以精准招生和精准资助为抓手,实施扶智计划。运用扶贫云等大数据平台,摸清贫困生基数和动态,实行初三学生整班移交,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今年组织“百校扶贫基地”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办200余个全免费订单就业精准脱贫班,招生万余人。
二是以精准培养和精准就业为载体,实施自强行动。今年3万名贫困家庭中高职学生顺利就业,贫困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月薪普遍超过3000元,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三是以精准培训和校农结合为突破口,实施造血工程。职业教育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技能培训,今年已培训8万人次。
校企共育航空工业技能大师接班人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研究等领域与学校开展战略合作,经过多年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完善机制,建立多层次合作平台
在中航工业和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飞、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都航院”)等各方联合发起成立航空产教职业教育集团,共育航空工业技能大师接班人。成飞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航院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院校设立“智汇蓝天”科创孵化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
一是在成都航院设立校园俱乐部,开展凯发k8官网的文化专题讲座、静态模型竞赛、联谊活动和航空知识竞赛等活动。二是在航空特定专业开设成飞定制班,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三是提供先进凯发k8官网的技术支持,选派经验丰富的技能专家参与无人机维修与操控等专业建设与实训,联合开发了涂装、飞机制造和复合材料3本教材。四是每年接收40余名成都航院优秀学生到成飞进行跟岗实习。五是联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成飞数控厂“航空精密加工技能大师”张川等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双向交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一是联合开展取证。校企双方联合开展航空特有工种/执照取证培训近160人,进一步夯实在校大学生的技能基础。二是联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成飞每年派出近20名技术技能专家参与指导近60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实现在校学生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三是联合开展培训。近五年,成都航院为成飞培训员工共计377人次,学校教师赴成飞培训学习累计69人次。四是协同开展技能大赛。联合举办系列培训和比赛等,进一步提升院校学生技能。五是支持职业院校学生竞赛。支持和指导成都航院学生赴美国参加2017年sampe大学生桥梁竞赛,获得总冠军,以赛促教,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人才。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5日03版、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