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涌现了以张謇、黄炎培、陶行知为代表的多位职业教育大家。近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战略部署,奋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一、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建立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机制。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全省13个设区市有9个市建有职教园区,入驻了70多所中高职院校;60%以上的县属中专新建到本地产业园区。
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成立29个省级以上职业教育集团,加盟中高职院校751校次、企业1471家。在国家试点基础上,遴选26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创新“教学工厂”模式。
建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机制。坚持“扬优、扶新、集群”的专业建设理念,定期发布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报告。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新增42个与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专业。
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筑牢中等职业教育基础。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2万人,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中职比例为46%,连续12年保持高中阶段招生普职大体相当。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全省共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5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28所、省级示范高职园区1个;重点建设了70个高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016年启动建设100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项目。
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建设。省财政投入4000万元重点支持103个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题研究,推动中高职衔接从学制衔接向课程衔接深化。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学历与非学历结合、职前与职后结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三、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标准明晰、全程监管、多元评价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全流程质量管理;推进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将学业水平考试与技能大赛、教学大赛等有机结合,建立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监测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快建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十二五”期间,省财政专项投入超过20亿元,中高职实训基地覆盖职业学校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着力推动技能大赛“四覆盖”(学校、专业、专业教师和学生),将企业生产现场、工艺流程、技术要领直接反映到学校课堂。2009年以来,连续八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职业院校教师职称单独评审,开通中职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和高职名师评选,制订“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遴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实施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江苏高职院校主持或联合主持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1个,占全国总量的1/5。中职国示范校协作开发13个专业大类172门数字化核心课程。推进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上连续六年取得优异成绩。
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服务劳动力素质提升及民生改善。“十二五”以来共培养296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行业中,新增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全省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由231人提高到616人。近70%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9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与行业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开发平台。2015年,全省高职院校签订“四技”(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2236项,合同成交额2.72亿元。
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省经教育部批准和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41个,占全国总量的20 %。2016年,有38所高职院校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2665人,职业院校与东盟国家签署了37份协议。配合企业走出去,以共建海外院校、培训机构等方式,输出职业教育品牌。
进入“十三五”,江苏职业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己任,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加快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不断开创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局面!(江苏省教育厅供稿)
摘自《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