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尖端技术研发缺乏优势的职业院校来说,社会培训是校企合作的黏合剂、润滑剂,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然而,各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质量、效果并不均衡,做得好的已经形成品牌,极大地促进了产业与专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做得不好的显然已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前,各职业院校应“八仙过海”,厚植各自的资源优势,使社会培训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新动力。
“有能力”,把脉自身特点,提升基础条件。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都有区域特色,开展社会培训要因地制宜,立足自身特色,全面规划和不断提升培训基础能力。一是加强培训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锻炼等途径让教师成长为合格培训师。二是加强培训平台建设,加强实训室、技术中心、工艺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在校内自建或与企业共建培训中心,使其成为企业员工培训基地。三是开发培训课程,挖掘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使其适合培训需求;加强课程资源开放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社会人员远程在线学习。
“找市场”,与社会需求同频,做好结合文章。其一,与专业建设结合。培训是专业与社会适应性的试金石,通过承担培训可以了解行业企业一线,反省专业培养目标是否适合企业需求。培训中涉及的行业企业标准、新工艺、新技术,及时反馈教学,促进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其二,与校企合作结合。培训是校企合作的润滑剂,要时刻考虑能够为企业做点什么,要与企业共同分析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开发培训教材、设计培训方案,确保培训与企业需求衔接。其三,与国际交流结合。服务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职业院校要发挥资源优势,主动为走出去企业分忧,培训外派人员和当地员工。其四,与终身学习结合。发挥资源优势,面向社区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敞开校门,让中小学生和大众走进校园,感受职业教育魅力,学习基本职业技能;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品牌”,创新培训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一,立足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开发符合发展需求、契合群众喜好的培训内容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培训形式,敢于尝试新的培训模式,融合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和研讨交流等,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切实激发学员兴趣,确保有效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混合式学习、泛在学习模式,扩大培训的受益面。其二,注重培育和提升培训工作亮点,逐步形成学校自己的培训品牌。分析学校的优势专业和优势资源,总结梳理最具特色、最有需求、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技能专项等,科学设计培训项目,形成长期培训品牌;承接政府、行业、企业委托项目,开发完善高水平培训包,集聚人力物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铸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培训品牌。
职业院校工作的核心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培训也是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面对广阔的培训“蓝海”,职业院校只要立足实际、勇于创新,统筹规划、系统落实,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就能“各显神通”,不断开拓社会培训工作新境界。
(作者:鲁彬之 刘健,单位: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
摘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来源于:《中国教育报》2017年06月20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