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书里读过蒸湘大地的悠久历史,曾在唐诗宋词里采撷过洞庭湖畔的浮光跃金,曾在古琴名曲里想象过衡阳雁落的连天秋色,曾在锦绣山色里感受过湖湘文化的脉动蓬勃……对这片人杰地灵、星汉璀璨的大地一直心向往之,而到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走访之后,让我们有幸见证了这里的古之醇厚和今之蓬勃。
十一月的湖南衡阳,正是雁声阵阵、苍烟蔼蔼的晚秋时节,虽然空气清冽而微寒,但湖南高铁职院的校园里却热情似火。此时恰逢学院铁道运输系在2016年的全国客运技能比武大赛中载誉归来,由3名教师、9名学生代表组成的三支参赛队分别斩获“客运值班员赛项”一等奖、“铁路售票员赛项”二等奖、“列车员赛项”三等奖。精英学子能从高手如云的全国擂台赛中斩获殊荣,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作为全国首所以“高速铁路”命名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拥有面向高铁产业的专业集群,同时还有一批铁路行业专家坐镇,优势如此明显,难怪能在铁路院校密集的当地口碑过硬、卓尔不群,成为全国铁道工程系统的“黄埔军校”。
在学院党委书记刘一华眼中,学院的未来,并不止步于优秀,而是要办出卓越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出彩的人才,全面实现“卓越”。2015年11月,学院通过了省示范校建设验收和省文明高校复评,学院党委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建“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和“创高铁品牌、创师生满意、创文明单位”的“一建三创”奋斗目标。学院绘制了通往卓越的三年规划,投入了1.2亿元,在专业群、师资团队和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的就是要在三年里建成省级卓越校。
卓越之本: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以铁路为核心的专业群
卓越校建设的根本应该是专业。如何在保持自身传统专业的前提下,对专业进行升级,实现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契合,成为学院创卓越的首要任务。
顺势而为,市场导向,这是学院专业设置的准绳。学院适应区域经济及高铁产业结构调整,紧密对接高铁产业链上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和多元服务环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实行专业集群发展,新增7个与高铁需求契合度高的专业,淘汰停办5个与办学定位不符的专业,形成有效支撑高铁产业发展的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建筑工程技术的4大重点建设专业群。同时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和实训基地各2个、省级精品专业、特色专业3个。
依托专业群,抓住产业发展大好时机,学院适时完善政行企校“四位一体”长效合作机制,先后与11个铁路部门、16个工程部门、12个地铁企业、7个地方铁路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共建先科桥隧学院、电务工程学院2个合作学院,践行现代学徒制,发展混合所有制,设立了全国仅有的“桥隧检测与加固”高职专业。拓展订单培养规模,相继与10多家地铁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在专业教学中,学院积极践行“产学对接,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贴近现场,跟进技术,实时融入“超级环”、石墨烯、高铁ctcs3、盾构等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编印《高铁专利汇编》《菲迪克条款》中译本、《马斯克“超级环”详解》中译本、《石墨烯专利汇编》,在1995年学院编印了全国首本高铁教材的基础上,今年又编写出版了全国首本石墨烯教材:《石墨烯与轨道交通》。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发高铁仿真培训双语手机app,目前已开通“玩校”,现正与企业研发铁道信号技术手机app。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院在打造专业集群上的努力,形成铁路专业品牌,既培养了产业对口、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也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当铁路竞技场上学院学子屡获殊荣,当全国铁路系统工作岗位上处处活跃着学院优秀毕业生的身影时,学院“专业集群”所带来的人才效应已经初见成效。
卓越之魂:构建专兼结合、技术精湛的师资团队
卓越校建设的灵魂在于教师。如果一所学校拥有一支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于创新的师资队伍,那无疑是拥有了腾飞的双翼。学院一直以来都重视引进和培养专业教师人才,在卓越校建设上,学院更是把重码放在了师资团队的建设上。
学院建立了校企“相互培训聘任,定期易岗锻炼”的柔性流动机制和教师要能专业教学、能实践指导、能技术研发的“三能”成长激励机制。以名师大师为引领建设卓越教师团队,按教学教研型、科研服务型、技术特长型将教师合理进行分类,通过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教、学、做结合,在不同方向上培养出领军人物。目前学院已经拥有以高铁专家——沈志云院士为引领的专业教师团队,其中校内专任教师436名,专业教师339名,兼职教师400余人,硕、博学位教师162人,副高以上教师137人,省部级教学名师9名。具有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师、一级建造师、岩土工程师、路桥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工程造价师等在铁路行业有影响的专业教师150多人。许多教师在铁路行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先后引领团队参与武广高铁、京沪高铁、长沙地铁、广州地铁、南岳机场等一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试验、检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
通过科研项目锤炼业务能力,这是学院师资团队建设的另一个举措。正在筹备建立的学院科协,旨在积极引导全院师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热点问题,并由对接、服务产业向提升、引领产业发展方向转变,促进学院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的提升。
卓越之术:校企合作共建、彰显高效的治理能力
我国正朝着“中国制造2025”的奋斗目标迈进,产业结构处于调整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大量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如何使校企建立起紧密、持续,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以保证优质人才的输送,这一直是该院重点探索和治理的目标。
衡阳市高度关注和支持学院的发展,与广铁集团共建该院,并将学院发展纳入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对学院创建省卓越校的配套专项资金。
2012年5月,先科桥隧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与上海先科桥梁隧道检测加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安文桥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怀仁前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衡阳市恒德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系列管理制度及年度工作计划,双方在章程和各项制度的约束下,相对独立开展工作。
2015年10月,电务工程学院挂牌成立。学院与广州铁路(集团)长沙电务段、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通信段、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城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实行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按理事会章程召开第一届理事会。
该院合作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企双方形成利益相关的共同体,无论是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还是科研服务,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了合作共赢五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时光不语,兀自沉香。自1951年创校至今,学院已经走过了六十五载教育征程。从鸿蒙启智到满腹经纶,再到卓尔不群,这段成长的历程不仅是学院办学实力的量变与质变,更是自我特色的探索与彰显。借助专业群建设、卓越师资团队以及高效治理能力,学院培养出了一批素质过硬、能力过人的精英学子。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8.2%。学院已连续6年被评为湖南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雁舞蒸湘风姿展,领航教育扬帆时。在与学院党委书记刘一华的交谈中,刘书记曾感慨地说:“追求卓越,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旅程。”是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不断追求、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不懈的拼搏,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湖南高铁职院人将永远保持着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永远怀抱着这份对教育事业追求卓越的热诚;永远秉承着这份对教育事业锐意进取的坚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她一定会奏响更加华美的乐章!(张致诚 彭扬华 白 云)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0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