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同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这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高教育的有效供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实现均衡是理想状态
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客观存在。教育需求是指社会、企业和个人对教育机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供给是指一定社会为了培养各种熟练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给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不同的人群由于历史、环境、社会发育、认知水平、经济能力、偏好、价值认同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教育供给应当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
一般而言,教育供给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及教育布局、劳动力状况和人力资本发展需求、国家及地方经济实力、教育投资体制、教育单位成本、政府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一国经济实力与教育供给成本成正比。同时,教育单位成本又受到师资状况、教师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考虑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
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实现均衡是理想状态,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难以实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供求不均衡的矛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将长期存在且比较尖锐。教育供求矛盾调节往往涉及对总量和结构等的调节。
供给侧改革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
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既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也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要求,还有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
同时,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目前,云南教育发展突出表现为教育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供求矛盾突出。部分地方教育优质资源稀缺明显,择校问题突出。云南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尤其是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不平衡,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2015年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只有9个,占全省县数的7%,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44.5%。
其次,教育供给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够。从云南全省看,各级各类教育间还不协调,结构不合理,普通高中区域间差距大,一些地方的普职发展失衡,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规模、质量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相匹配。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云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应用性学科专业无法适应云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
再其次,教育供给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教育需求。云南部分地区、学校还未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以分数评价学生,教育内容和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难以满足不同群体接受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需求。
最后,教育供给环境亟待改善,“三风”建设还须加快。总体上看,云南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机制、人才供给机制、考核和退出机制、奖惩机制。农村中小学的自然条件、校园美化和文体设施等物质环境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
加快推进云南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综合分析,要加快推进云南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以科学方式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从云南实际看,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还是当前主要矛盾,应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同时,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加云南教育的供给能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所以,应尽最大努力增加各种类型、不同层级的教育供给来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消费需求。当前而言,要抓好推进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抓好推进普通高中扩容提质等;抓好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抓好深化高校供给侧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等;增强对特殊受教育群体和特殊地区的教育供给,加强教育精准脱贫等。
确保合理的教育供给结构。教育配置要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变化及需求,政府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调节教育供给结构。具体而言,需要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建立公平公正、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制度体系;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品牌民办学校、普惠性幼儿园等创新教育新模式,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和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帮助落后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等。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坚持立德树人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办好云南开放大学,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中外办学机构之间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此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云南实际的普通高校、中职学校、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依据标准落实教育资源配置。
改善供给方式和供给环境。这要求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和范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教育服务供给,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促使其提供可选择、有质量的服务等。同时,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高品质、有特色的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此外,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的优劣应由社会评价来完成,通过评价结果来影响政府的管理和学校的办学行为。因此,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不断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为此,要完善教育公共治理,并进一步完善督学、督政、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把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作为简政放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培育社会第三方机构,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有序参与质量监测和督导,定期发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相关学术组织的教育质量报告。此外,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当然,进行教育供给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是长期的。要通过艰苦努力和有效的工作,不能期望马上解决,但一定要规划到位,逐步实施。(作者邹平,系云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7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