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工匠”宁允展在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给学生现场辅导。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
2016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热烈讨论。联系去年“五一”期间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及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八集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可以看出出国家高层正在着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折射出不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1:
专门技能者未被视为“人才”
世纪之交,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跌入低谷。此后,国家便把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保障。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提出,要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去年的五一劳动节表彰、《大国工匠》的播出以及现在“工匠精神”的提出等,营造了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尽管官方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才”包括专门技能者,但在实际人们的话语体系和社会文化习惯中,“人才”还是“高大上”的称谓,主要指拥有“专门知识”的高学历者或科技研发人员。这受劳力者与劳心者分层的影响,是传统社会阶层论的论调。从理论上讲,人才应该分布于各个行业,各行各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人才,而不应该按照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界定某一群体是或不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是说每一行都会有自己的高精尖人才。
电焊工作为一个行业群体,高凤林做的是给火箭焊接发动机,35年为130多枚火箭焊接了发动机,占到我国发射的长征系列火箭一半以上。张冬伟能在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船上“缝”钢板,游刃有余,这种船在零下163℃极低温环境下运送液化天然气,对焊接技术要求特别高,建造难度堪比航母。显而易见,他们都是焊接行业的人才。
问题2:
技术技能未被纳入创新体系
我们对创新存在两方面的窄化和狭隘理解,一是认为只有创造新东西才能叫做创新;二是认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事情,不包括技术技能创新。
其实,科学和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方面,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产物;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不存在孰轻孰重,更不能厚此薄彼。当前存在的轻视技术与工艺的观念,是造成我国工业产品质量差、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技术创新是科学研究创新的延伸和深化,是科学研究创新的落地和转化,只有完成这一步,才能真正推动生产的革新、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进步。
作为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可以在0.05毫米的空间里研磨工件,全国只有他一人可以在这个空间范围内操作,而且获得过五项国家级技术专利。这种来自于一线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技术进步,理应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得到等值的认可和尊重。
问题3:
职业院校难以培育出合格人才
当前,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无法培育出合格人才,才有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学生营造技术技能训练的环境和成长土壤。
纪录片中八位工匠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几乎都是由师傅在工作现场手把手带出来的,同时他们也大多沿着师傅的脚步带着自己的徒弟,使技艺传承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手工技艺传承更多的是缄默知识,主要靠学习者跟随师傅耳濡目染,靠观察揣摩,体会并内化技术操作的要领和精义。
宣纸工艺高级技师周东红带着徒弟一起捞纸,言传身教,只有长时间站在槽沿边上,才能找到平衡感,保证纸张的厚薄一致,才能使徒弟掌握精湛的技艺。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首席钳工管延安在师傅的带领下,经过艰苦训练和摸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凭着手的感觉就可以判断一毫米的间隙,成功在海底对接了16节每节重达八万吨(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的沉管,实现零失误,本领不但超过了师傅,自己还带起了大学生徒弟。
问题4:
工人待遇低影响职教吸引力
技术技能工人待遇问题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制约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源头性因素。
纪录片中八位工匠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但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生活状态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在我国航空制造业工作了大半辈子,两年前才从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搬出,贷款在上海宝山区买了70平方米的新家。宁允展没有高档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有的只是在自家略显破落的30多平方米的小院里,自费购置设备搭建的一个简易工棚,供自己练习手艺,钻研技术难题。可见,技术技能人才在经济收入、福利待遇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其他劳动者群体。
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表示,要提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特别是一线技能工人的收入,让蓝领工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主体。今年“两会”期间,已经明确提出要健全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
问题5:
工匠精神没有渗透进教育教学
八位工匠身上集中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意蕴,处处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芒。这种精神应该得到传承、继承和发扬。
而在当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体的职业院校中,为了凸显职业教育的特征,证明其存在价值,过度强调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熏陶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此,有必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具有完满人格的职业人。工匠精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爱岗敬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认可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付诸热情和全身心投入。纪录片播出的八位工匠对工作岗位都充满了深深的爱,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了很多年甚至一辈子,都有很强的职业荣誉感,这是从事一项工作、做出成绩的基本前提。
二要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周东红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都要站在槽沿边,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天都要重复一千多次的捞纸动作,一年要捞三十多万张。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怨言,反而认为如果从事了别的行业,可能取得不了这样的成就。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工作传承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到自豪。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钳工顾秋亮为了提高潜水器组装的精度和密封性,长期直接用手抚摸潜水器和玻璃罩界面,不戴手套拧螺丝,手指的指纹都磨平了,导致考勤刷指纹都无法完成。管延安的工作环境在海下十几米,黑暗潮湿,阳光氧气都不充足,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论多么艰苦,都任劳任怨,忍受了常人吃不了的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让人敬佩。
三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和完美。孟剑锋为给apec期间来华的国际领导人打造国礼,亲手制作了30多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五天,小簪子底部的面很小,却要造出20多道细纹,每个细纹只有0.07毫米。制作一个果盘,要在只有0.6毫米厚的银片上进行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一次失误就前功尽弃。胡双钱参与的“c919大飞机”制造项目,有些小零件比曲别针还小,上面还要打孔,允许的误差仅为十分之一毫米级,他都靠手工完成,一丝不苟。
四要甘于奉献,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胡双钱从上世纪80年代就从事航空制造业,经历了企业的衰落和困苦,经受了其他企业的高薪诱惑,仍矢志不渝,坚持到现在。支持顾秋亮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是潜水器关系到潜水员的生命,必须要细致入微,不能有半点差池。管延安去年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他认为参与国家工程是他抛家舍业的初衷,是忍受寂寞的精神支撑,也是铭记终身的荣誉。纪录片播出的八位工匠大多面临过外界的挖墙脚,却都拒绝了,质朴的语言表达展示了让人感动的职业使命感,正是对岗位的执著和坚守铸就了他们今日的辉煌。
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专门列出,将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类人才进行培养,用来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技术技能工人作为一类人才会得到应有的认可,其劳动价值会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地位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真正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中心)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19日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