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制造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凯发k8官网

 锻造制造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凯发k8官网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凯发k8官网-凯发真人版 > 教育新闻 > 正文
锻造制造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新闻      2019-12-25 09:31:37             点击次

新时代制造业面临提档升级的重大变革,要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质量精密化,急需大批既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又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面对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紧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旨,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线,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完善实训条件,重构创新能力培育课程体系,汇聚校内外各类创新教育资源,统筹第一、二、三课堂创新教育活动组织,建立创新教育成果量化考评机制,创建了“专业、创新、课程、教育、激励”五链驱动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为学生创新赋能。

第一,对接产业,打造产教同频共振的专业链。

金华市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精密制造工艺编制、多轴数控加工、精密模具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调试等技术技能岗位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这样的产业用人缺口,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产业的技术链,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等5个专业进行了重新布局与组群,设置新技术专业及专业方向。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电动工具、工艺装备及智能农机方向;将原有数控技术专业转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多轴数控加工、机电设备装调维护方向;新开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形成覆盖产品结构与外观设计、精密模具设计、多轴数控加工、系统集成和生产过程数据分析等技术链的智能化精密制造人才培养专业链。

第二,搭建平台,形成协同创新育人的创新链。

随着数字化技术浪潮的到来,“云、网、端”技术的高度融合使制造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急需掌握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通过承担国家发改委首批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创新多种途径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同时,联合行业优势企业共同投资建成融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科学研究、产品生产等功能的区域性“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综合体”,并据此整合校企双方生产和教学资源,科学转化创新实践课程,将师生科研、双创实践、双创项目孵化、竞赛训练等进行融合与提升,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大批真实产品、真实生产、真实市场化运作的创新项目,延伸拓展产教综合体的双创教育教学功能,集“产、学、研、训、创”于一体,构建起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教学体系。

第三,对接专业,构建新形态创新教学的课程链。

为深化双创教育的内容和载体,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将行业政策法规、专业双创精神等创新创造人才综合要求引入教材和课堂,重构项目化课程与学期项目,实施“项目串接、学研互动”的培养策略,为创新人才赋能。

在“公共素质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中,融入创业理念、政策及环境等双创项目化课程,激发学生创业兴趣。综合训练课程层面设置贯穿三、四、五学期的“学期项目”,串接各课程双创能力,强化学生双创能力融合培养。引入竞赛项目、专利申报、创新设计、科研服务等实际双创案例,通过凝练、派生、再设计的教学化改造,形成综合性、创新性课程项目,将项目涉及的n个双创关键转化为n个教学模块,构建模块式项目化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专长等选择其中一个项目,跨专业组成创新小组,以师生双向互选的形式,开展项目导师制学习,做到“教有专长、学有专攻”。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的深化学习,形成专利、产品、方案等真实有形成果,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澎湃动力。

第四,分层分类,构建差异化创新人才的教育链。

创新人才培养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工程创新班”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大二上学期通过自主报名、选拔择优独立组班,围绕制造工艺、机械设计和电气控制3个专项能力实施培养。创新班以项目化教学形式,通过“课程能力小循环、专项技能中循环、综合技能大循环”的多重循环,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教学方式上采用“项目导师制”,每个导师可同时指导1—2个项目,每个项目由3—5名学生组成。通过项目贯穿、导师引导、学长辅教、寓教于研、课内外互动,学生在学科技能竞赛、科研创新、专利申报及企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全面融入,成为赛项获奖、学生专利获取的主力军,并成为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力助手,95%以上毕业生获得了省级奖项与国家专利,毕业后大多从事复合度较高的工作。

学校还将“工程创新班”的有效做法推广到普通班,将项目化课程实施与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实施开发一批创新创业课程、成立一批创新创业社团、举办一系列活动、每年举办一场大学生先进制造科技文化节、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创客项目等双创项目培养计划。同时,建立“智能加工岛”“创客工坊”等创客空间,建立虚拟众筹网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虚拟众筹,推荐优秀创客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园”实战经营、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申报省市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有效组织,学生创新创业成果逐年增长,获得感满满。

第五,制度保障,健全学生创新评价的激励链。

“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块式项目化课程等的实施带来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考核方式的转变。为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专利申报,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学校机制专业群推行创新创业综合积分制量化评价机制,对学生专利申请或授权、科技创新项目主持、学科技能竞赛获奖等进行量化赋分,并将赋分结果与学分抵扣、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评优评先等挂钩。

学校还设立学生技术创新基金,对学生主持的项目进行资助,助推学生创新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对于学生以第一主持人授权的国家专利、省级及以上学科技能竞赛获奖等,用基金给予奖励,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作者:戴欣平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发布时间:2019-12-24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4日11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