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昌:延学不降质 功夫在平时-凯发k8官网

 丁金昌:延学不降质 功夫在平时-凯发k8官网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凯发k8官网-凯发真人版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丁金昌:延学不降质 功夫在平时
 
教育新闻      2020-03-19 11:47:56             点击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切实开展在线教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时间快速组织开展教学平台选择、教学进度调整、录课等工作,在学院原定开学日2020年2月11日,全院顺利开通网课,成为浙江省高职院校中第一所全面启动在线教学的院校。

学院能如此快速响应、高质量地开展在线教学,得益于长期在智慧校园、信息化教学等方面苦练内功,深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与实践。自2015年以来,学院以数字化平台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形态”课堂建设、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学院在疫情期间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搭平台,建课程,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石

学院全面深化课堂教学创新,2015年建成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截至2019年12月,平台共建有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通识教育等四类共计605门课程,学期选课人次超万人。同时,通过“培育、提升、共享”加强“国家、省级、校级”mooc spoc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建设,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47门课程在浙江省在线开放平台上运行,校内数字化平台上立项建设86门,已分期投入250万元以上用于立项课程拍摄与制作。

在疫情之前,全校80%的教师均已开展过混合式教学,60%以上疫情期间担任线上课程的教师,在爱课程、学堂在线、省平台、超星平台等在线教学平台上建有课程或使用过课程,约90%的学生在各类教学平台接受过在线教学。师生对开展线上教学已经非常适应和习以为常。

建制度,促教改,激发信息化教学活力

学院先后制定《数字化平台课程实施方案》等涉及数字化课程管理、运行保障、激励机制等共计21项制度,切实保障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加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对重大项目扶持6万元/项,重点项目扶持3万元/项。鉴于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建设的特殊性,在线课程建设业绩分提高为普通课程建设业绩分的1.5倍以上,保证在线课程的建设和运行。此外,将教师授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形式、构建课堂新形态”等指标作为学院两年一评的“潜心教学奖”评审的必要条件;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将“学院数字化平台课程特等奖项目认定为省级项目”。通过各类“金课”“原创教学素材优秀奖”“职业教育示范课”“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选活动,遴选优秀课程进行推广、示范。各项激励措施的落实大大地激发了教师数字化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实施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重课堂,抓“四新”,推动信息化教学落地

学院深耕专业内涵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新形态”课堂,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

一是创设教学新环境。近两年,学院投入近1000万元改造了智慧教室56间、互动教室74间、vr实训室7间,全面支撑教学互动,增加学生课堂主体活动时间。投入50万元建成数字化课程平台、300万元引进与自建网络课程,购置仿真软件37套,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在线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信息化水平。

二是实施教学新模式。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扶持力度,分三年立项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堂新形态专项)300项,对重大项目扶持3万元/项,重点项目扶持1万元/项。依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及“学习通”客户端,持续推进“线上 线下”有效整合,积极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50门。依托教育云和大数据应用,运用vr/ar等技术,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实施实景体验式学习,建成集机械制造、电气控制、交通技术等方面虚拟仿真教学工场。

三是运用教学新手段。探索“人工智能 教育”改革,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分析、以学定教、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学生在校思维学习的大数据画像,为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提升等提供决策信息。实训课程在关键教学工位上建成能实现监控、数据传输、在教学区大屏观摩的远程教学系统,提升教学效能。例如,教师利用vr设备进行沉浸式教学,利用近景摄像直播实操过程,学生在智能产线数字孪生虚拟系统等软件上进行虚拟调试,同时在实物上进行现场真实调试。

四是重塑评价新方式。构建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系统,自动采集、智能分析教师“教”与学生“学”状态数据,引导师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实现评价智能化。考核形式多样化,积极推行符合课程特点的作品式、汇报式、仿真实现式、实操式等考核模式,线上考试比例逐年提升。注重过程考核,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及时记录教学全过程,成绩评定更趋科学。

强培训,提能力,奠定信息化教学根基

为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课程开发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学院于2012年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投入50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近2650平方米、设备先进、环境一流的“教师之家”。建有录播室、新形态智慧教室、课件拍摄制作室、教师备课室、创想e吧、多功能报告厅等现代化、信息化的各种培训场地,打造了200多门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平台,并积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活动。

同时,邀请德国、新加坡、台湾、浙大、浙工大、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开展了信息化课程制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在线课程录制、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活动。近5年累计开展相关培训120次,培训教师3582人次。针对在线课程、数字化平台、视频拍摄等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线上咨询与答疑,及时开展线下培训与交流,累计开展咨询交流2245人次。从而,打造了一支在疫情期间能够从容开展在线教学的教师队伍。

停课不停学,功夫在平时。自疫情期间开课以来,全院网上教学顺利开展。开学第一天,除大三学生已进入毕业环节外,非毕业班共有7360名学生参加531次课学习,学生平均在线时间4小时左右。截至3月6日,全院在线开课4周,338名教师共完成298门课10402学时的在线教学。3月1日,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处进行了学生在线教学满意度调查,参与学生4706人,非常满意和满意占比达80.6%。学生们反映:课程教学方式很新鲜,课堂进程流畅,学习空间与时间被延伸,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普遍很高,可以反复听讲,有助于解决疑难问题和复习提高。(作者:丁金昌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17日09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