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既“叫好”又“叫座”-凯发k8官网

 让职业教育既“叫好”又“叫座”-凯发k8官网
教育新闻 education news
当前位置:  凯发k8官网-凯发真人版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让职业教育既“叫好”又“叫座”
 
教育新闻      2020-05-20 14:50:12             点击次

随着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高层的共识,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全国职教界的统一思想和行动。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程度前所未有。国务院领导曾明确表示,“职业教育的美好前景怎么描绘都不过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可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却一直存在一个“叫好不叫座”的怪圈:一方面,国家极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做出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职业教育政策层面呈现一片大力发展的“叫好”声;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社会和学生及家长中的青睐程度并不高,甚至成为学生未能升上普通高中或普通本科院校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还是缺乏自身内在的吸引力,其社会认可度、美誉度和学生的主动入座率并不是很高。

职业教育为何只“叫好”不“叫座”呢?

首先是来自儒家“君子不器”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儒家文化一直是重“知识”轻“技能”,一直强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儒家文化认为,作为读书人,不能囿于形而下的技术,不能只求劳动技能借以谋生;认为读书人要“志”于形而上的“道”,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彩人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职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事情,技术技能人才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很多学生宁愿选择普通高校毕业后坐办公室也不愿意选择职业院校毕业后凭一技之长立足一线、服务基层。

其次是受人才选择和评价上“学历至上”价值导向的影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职业教育随着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也需要不断提升学历层次,这本身符合科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但社会在人才选择和评价中却走入了“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的极端,学历成了找工作的敲门砖,学历成了考公务员的必然要求,学历成了个人晋升的重要条件,学历成了个人头上耀眼的光环,学历成为父母和学校的骄傲,学历甚至还成为年轻人恋爱嫁娶的重要筹码。在学历导向下,目前只有中职和大专学历层次的职业教育很难吸引学生,“上大学才有出路”成为年轻学生的人生追求。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他们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职务职级晋升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他们被定位于“蓝领”或“灰领”,很难实现向“白领”的逆袭。现实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得学生和家长不愿意把职业教育作为改变人生命运的奋斗目标。

招生制度使职业教育被迫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高考的“批次招生”制度,使得高职招生一直处在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末位招生,这给社会产生了高职院校是“末流学校”的印象;在高中阶段招生,普高分数线远远高于中职(职高)分数线,这给社会造成了“普高淘汰的学生才去上中职”的印象,高考中考招生制度使得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很难吸引到优秀生源。

职业学校自身办学质量方面的问题也让学生不愿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起步较晚,投入较低,生源质量不高,办学经验缺乏,加之社会各界尤其是行业企业对投入职业教育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的培养水平和就业质量离学生及家长的满意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这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职业教育怎样才能既“叫好”又“叫座”呢?

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消除“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要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校园开放日、办学成果展示、职教新政策宣讲、大国工匠成就展示等多种方式,宣传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树立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另外,还要宣传普及职业教育自身的类型特征和类型魅力。通过宣传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属于不同的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具有办学层次上的区分;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独立的上升通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对于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欠缺而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突出的学生,那些在中高考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更加适合就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重新找到自信,助力他们炼就技术技能成就精彩人生。

树立技能型人才观,营造“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从打造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需要的人才不是公务员干部和科研型人才,大量急需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社会要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技能型人才观,破除“学历本位”的错误认识,逐步扭转严重偏移的人才观念,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标准,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激励青年学子树立“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爱国情怀。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在全社会树立“双手万能、劳工神圣”的价值导向。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需要全社会建立统一共识和行动机制。国家在深化改革中,要通过立法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相对应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职务职级,让技能型人才享有与他们一样的福利待遇;要通过职称和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固化的社会阶层利益分配机制,让服务一线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在工资标准和社会地位上享有与大学教授一样的荣光。

实施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制度环境。实施“职教高考”制度,创新“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真正把热衷职教、想学技术、具有技能特长的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员选拔出来,在改革传统高考制度中真正展现职业教育的类型魅力。建立中职和普高统一招生平台和合理分流渠道,科学设置普高录取分数线,做到职普招生比列相当;从初中阶段开始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在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选择走职业教育的道路。

加强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铁还需自身硬”,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真正来自自身过硬的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把质量当作生命线和永恒主题,下很大力气抓内涵建设,抓质量提升。要来一场“质量革命”,全面审视自身在办学格局、培养模式、管理机制、专业建设、实训条件、师资建设、服务能力等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对国家社会和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精神,办良心教育,真心做教学改革,心无旁骛地抓人才培养质量。要以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口碑和社会声誉。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职业教育“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地“香起来”“强起来”“亮起来”!(作者:胡辉平,安徽汽车应用技师学院教授)

随着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高层的共识,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全国职教界的统一思想和行动。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程度前所未有。国务院领导曾明确表示,“职业教育的美好前景怎么描绘都不过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可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却一直存在一个“叫好不叫座”的怪圈:一方面,国家极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做出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职业教育政策层面呈现一片大力发展的“叫好”声;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社会和学生及家长中的青睐程度并不高,甚至成为学生未能升上普通高中或普通本科院校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还是缺乏自身内在的吸引力,其社会认可度、美誉度和学生的主动入座率并不是很高。

职业教育为何只“叫好”不“叫座”呢?

首先是来自儒家“君子不器”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儒家文化一直是重“知识”轻“技能”,一直强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儒家文化认为,作为读书人,不能囿于形而下的技术,不能只求劳动技能借以谋生;认为读书人要“志”于形而上的“道”,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彩人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职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事情,技术技能人才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很多学生宁愿选择普通高校毕业后坐办公室也不愿意选择职业院校毕业后凭一技之长立足一线、服务基层。

其次是受人才选择和评价上“学历至上”价值导向的影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职业教育随着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也需要不断提升学历层次,这本身符合科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但社会在人才选择和评价中却走入了“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的极端,学历成了找工作的敲门砖,学历成了考公务员的必然要求,学历成了个人晋升的重要条件,学历成了个人头上耀眼的光环,学历成为父母和学校的骄傲,学历甚至还成为年轻人恋爱嫁娶的重要筹码。在学历导向下,目前只有中职和大专学历层次的职业教育很难吸引学生,“上大学才有出路”成为年轻学生的人生追求。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他们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职务职级晋升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他们被定位于“蓝领”或“灰领”,很难实现向“白领”的逆袭。现实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得学生和家长不愿意把职业教育作为改变人生命运的奋斗目标。

招生制度使职业教育被迫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高考的“批次招生”制度,使得高职招生一直处在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末位招生,这给社会产生了高职院校是“末流学校”的印象;在高中阶段招生,普高分数线远远高于中职(职高)分数线,这给社会造成了“普高淘汰的学生才去上中职”的印象,高考中考招生制度使得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很难吸引到优秀生源。

职业学校自身办学质量方面的问题也让学生不愿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起步较晚,投入较低,生源质量不高,办学经验缺乏,加之社会各界尤其是行业企业对投入职业教育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的培养水平和就业质量离学生及家长的满意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这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职业教育怎样才能既“叫好”又“叫座”呢?

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消除“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要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校园开放日、办学成果展示、职教新政策宣讲、大国工匠成就展示等多种方式,宣传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树立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另外,还要宣传普及职业教育自身的类型特征和类型魅力。通过宣传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属于不同的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具有办学层次上的区分;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独立的上升通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对于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欠缺而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突出的学生,那些在中高考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更加适合就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重新找到自信,助力他们炼就技术技能成就精彩人生。

树立技能型人才观,营造“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从打造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需要的人才不是公务员干部和科研型人才,大量急需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社会要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技能型人才观,破除“学历本位”的错误认识,逐步扭转严重偏移的人才观念,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标准,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激励青年学子树立“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爱国情怀。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在全社会树立“双手万能、劳工神圣”的价值导向。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需要全社会建立统一共识和行动机制。国家在深化改革中,要通过立法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相对应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职务职级,让技能型人才享有与他们一样的福利待遇;要通过职称和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固化的社会阶层利益分配机制,让服务一线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在工资标准和社会地位上享有与大学教授一样的荣光。

实施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制度环境。实施“职教高考”制度,创新“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真正把热衷职教、想学技术、具有技能特长的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员选拔出来,在改革传统高考制度中真正展现职业教育的类型魅力。建立中职和普高统一招生平台和合理分流渠道,科学设置普高录取分数线,做到职普招生比列相当;从初中阶段开始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在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选择走职业教育的道路。

加强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铁还需自身硬”,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真正来自自身过硬的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把质量当作生命线和永恒主题,下很大力气抓内涵建设,抓质量提升。要来一场“质量革命”,全面审视自身在办学格局、培养模式、管理机制、专业建设、实训条件、师资建设、服务能力等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对国家社会和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精神,办良心教育,真心做教学改革,心无旁骛地抓人才培养质量。要以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口碑和社会声誉。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职业教育“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地“香起来”“强起来”“亮起来”!(作者:胡辉平,安徽汽车应用技师学院教授)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0-05-06期10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