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21所高职院校获批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有着很大区别。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具有更深厚理论基础、更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更宽广技术技能水平的学生,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新技术革新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度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落小、落细、落实的措施当有许多,而支撑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基础是与之相配套的师资队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其师资队伍建设需具有职业教育师资的特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职业院校应当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认为,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具备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其具体表现是“明师德、善育人;讲理论、能科研;精教学、强技能;通市场、懂行业”。
第一,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明师德、善育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方位坐标是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本科职业院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把“育人”作为教师首要的工作任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第二,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懂理论、能科研。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研究型”的“高等性”特征,又具有“技术创新型”的“职业性”特征,要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的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还必须有能力解决企业的实际难题,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然而,科研能力以及理论水平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短板”,为了补齐这块短板,本科职业院校必须不拘一格、下大力气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加大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收入分配的倾斜力度,让高层次人才在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高质量专利、服务高层次企业、获评高级别奖励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让能科研、懂理论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第三,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善教学、强技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必须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教授出高技能的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学生,只有教师沉下去,学生才能走出去。本科职业院校除了引进高学历人才外,还要引进培育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行家里手,聘任“产业教授”,成立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要积极搭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从政策上鼓励教师提高动手能力,从制度上要求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实践,学习企业新标准、新工艺、新技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由企业把关,专业技能不合格者不能取得上岗资格。学校还应当激励教师锤炼技能,进行技能比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对高层次技能型领军人才予以重奖,让善教学、强技能成为教师们的基本功。
第四,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通市场、懂行业。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双师共育”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专业,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本科职业院校应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引领,重点聚焦行业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建立融合“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产业研究院”,组建教师与企业人员的“混编团队”,促进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教师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的同时,解决企业实际创新项目需求,让通市场、懂行业成为教师们发展的原动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只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才能为本科职业教育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作者:谢永华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19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