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职业教育体系 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周子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加强职业教育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这种战略布局无疑使得我国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大幅攀升。
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的26.8%;高技能人才达到58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近30%。但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培养、使用等方面,与实际人才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高技能劳动力的缺口日益明显。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可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刻不容缓。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达5760亿元,2014-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1%。今年以来,国家政策层面积极向职业教育发展倾斜,相关鼓励及支持政策不断推出。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逐渐提高,也将进一步带动需求的增长。据预计,未来3-5年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黄金发展窗口。
不少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已经证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国外情况来看,技能人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规律性结果。比如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学前与企业签订协议,学习期间同时获得工作经历,还可挣到实习工资。此外,之所以日本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同时也要靠市场机制在薪酬体系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人才培训流向的合理调节。可喜的是,中央已经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总之,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强化职业教育体系,以提升劳动力技能,为转型升级中的“世界工厂”提供相匹配的劳动力资源。
(记者 周子勋)
发布时间:2021-10-15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5日02版